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8节 (第4/5页)
知道一些。所以萧弦这次还真是来请教的。 曾大只是有些难以置信:“按照这个想法,你准备带着几千人一同过去。不说组织什么的。据你所说,你们只是去了一个山洞而已,甚至还没有走到山洞外面,就觉得那里十分危险。带这么多人,是否操之过急……不太稳妥?” 曾大这句话问的十分含蓄。他其实想问的不是“是否稳妥”,他其实想问的问题其实是,“是不是脑子被夹了?” 萧弦听出这个意思了。萧弦很坦率的点了点头:“是的,这么多人就是带着当炮灰的。新的位面太危险了,探索有难度!” 曾大惊呆了。 曾大是儒家的信徒。儒家统治了这个位面许多年,被大多数的君主接受,被天下读书人奉为圭皋。公开宣称不信儒家的大王朝只有秦朝,传承了两代就灭亡。儒家是本土上最正统,最能代表“众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学说了,虽然被很多人抨击为“虚情假意”,还说那些著名的君主都是“外儒内法”只不过披了这么一层皮哄骗人而已。可是,就算是公认最残暴的学说,也没有动辄就说带几千人当炮灰的! 曾大饱读诗书的脑子里迅速出现了“草菅人命”“白骨暴于野千里无鸡鸣”“一将功成万骨枯”甚至“酒池肉林”“倒行逆施”之类著名的词语。不管哪一句跟自家看着温文尔雅行事机敏大度的妹婿连起来,都让人觉得心中发寒。这时候还没有“战争罪犯”这个讲究,不过萧弦这种不以为意的态度太令人畏惧了。曾大想了半日终于想到了合适的词语让飞快运转的头脑定了格,那词语是:魔头。 萧弦等了一会儿让曾大反应。只看见曾大脸色涨红,牙关有些响,显然十分愤怒了,他知道这事情不好,只得想了一想解释道:“我的想法是,不一定带平民,可以带罪犯,也可以带……敌人,所以大约得找政府斡旋一下了。” 曾大长出了一口气。积聚起的愤怒一下子平静了。带若干死囚当炮灰,这件事情他完全可以接受。就是上古黄帝和蚩尤作战的时候,也没说不互相驱逐俘虏打头阵。萧弦还想到找政府斡旋,看来头脑清楚并不是真的入了魔。只是这里面有个名词他颇不清楚。曾大迟疑了一下问:“敌人?” 萧弦说:“对啊!本朝不是一直和北边打打停停在敌对么。我觉得也别观望了,现在京城比从前更繁荣多了,又有了其余位面做后盾,正好可以打一架把这个事情解决掉。” 萧弦说的这般轻描淡写。曾大却狠狠地拿起一瓶清凉油来,倒了二两摸在了太阳穴上。京城现在确实更繁荣了。有另一个位面做为某种意义的后盾这也是事实。可是“打一架”这样的词语,别说是曾大,就是他老师南宫,甚至西门宰相,甚至皇帝本人,也不能这样轻飘飘的说。他们得考虑名声,考虑天下士子的看法,考虑自己生前身后是不是会被人骂一句“穷兵黩武”“擅开边衅”,这里面考量的事情如果有一百件,纯粹的军事考量甚至不到一件。大部分都是政治博弈。各个利益集团可能会得到什么失去什么领头人的态度下面的态度于是决定的倾向性合纵连横种种等等,最后才是一件事情是否能做成。曾大最近做“天子近臣”,很是接触了一些政事。这才知道做“山野才子”的时候都骂大臣无能昏招迭出蒙蔽主上,其实主上同大臣都未必无能,只是人在江湖,江湖秋水太深了。 曾大这样一想,就有些心灰意懒。他连连摇头:“太复杂了。真若是打仗,就算圣上极力推行,没有个三年五载,不可能在朝堂上形成决议……” 萧弦点点头。然后突然问曾大:“如果是对方先挑衅呢?然后这边一定接战,是不是能速度快些?” 曾大想了下就抖了。这话的意思是,准备在后面做什么奇奇怪怪的事情让北面的王朝先打过来?京师可距离边界只有七八天的路程,如果意外……曾大正色看萧弦:“你不能这样做!战火起了,生灵涂炭!这不知道是多大的灾难!” 萧弦答的时候一脸温良,笑得比婴儿还天真。萧弦说:“我不会鼓动战争的!我是个买卖人。” 曾大顿时忧心忡忡了。 曾大后来仔细认真地考虑了一下萧弦的思路,他发觉萧弦的思路还是很清晰的!萧弦准备挑拨两边打仗,因为这样可以得到大量的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