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27节  (第1/2页)
    第五百八十四章 改变命运    最后杜玥还是把王老师给她看的教案给刘老师看了,刘老师赶忙的抄了一份,当天就还回来。    而经刘老师一说,杜玥也才注意起王老师。    原来杜玥就觉得王老师是个看上去小气还有些执拗的小老头儿,而在窗户后面听了王老师几堂课后发现王老师还真是真人不露相。    首师大的老师们讲课基本上就是两个极端,要么就是照着课本念,差不多是那种能把整本课本背下来的那种,要么引经据典然后一堂课能把同学们带到喜马拉雅山直到下课铃响才轰然一声回来的那种,甚至一堂课下来云山雾罩怎么都有。反正新的学期开始,同学们都要适应不同老师的讲课风范。    而王老师讲课就是纯粹的朴实,没有绕开书本上的那些内容,却是字字珠玑,没有半句的废话,重要的是绝对的好理解。    不管是刚上学的一二年级还是面临毕业的五六年级,学生们基本上听了王老师的课程就能把所学的课程内容记得差不多,脑子快一点儿的孩子连复习都不用,转天就能把王老师讲的内容复述出来。    简单说就是这篇文章,这首古诗早已经变成了王老师自己的,王老师又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教导给了孩子们。    这种能力不是像杜玥这样刚开始教课的老师们所具备的,也不是所有的老师最后都能达到的地步,而是经过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千锤百炼,王老师就是其中一个。    初始不觉得,等听了几节课之后,杜玥都不得不心生出来王老师在姚村小学有点儿大材小用的感觉。    “看啥?”王老师看到杜玥盯着自己,问。    杜玥问,“王老师怎么来姚村的?”    王老师讶然,“怎么,你能来我就不能来?”    呃……    当她没问。    天儿渐渐寒凉。    冷风呼呼的刮起来,山上的酸枣树早就没枣了,    家里头有蜂窝煤的炉子,可大多数家里人还是用大灶,老木无叶,正是拾柴火的时候。    学校教室里没有暖气,只有教室前面的大炉子。    学校的煤是几个村子一起捐出来的,柴火就要靠老师和孩子们去捡。    反正都在村子里,捡柴火就很容易。    干树枝,干树杈,还有地里的杆子,应有尽有。    即便如此,学校还是把体育课变成了拾柴火课。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捡。    “注意啊,五六年级的同学帮着三四年级的同学,小心,别摔到。”    “小心刺儿啊,别扎到手。”    “……”    老师们呼喊着吆喝着,跟在身边的一二年级的孩子们在老师们的带领下亦步亦趋的找寻着能烧的柴火。    孩子们自小耳濡目染,基本上不用老师提醒就能找到合适的柴火。    杜玥对捡柴火就是完全的一摸黑。    经过张老师的讲解杜玥才知道原来捡柴火主要是割草,再有就是拾干柴,树叶还有刨玉米花儿棒子叶等等。    虽然基本上所有干的都能烧,可有的烧的快,有的烧的慢。    这就是讲究了。    下了课,孩子们捡回来的柴火分成了两堆儿。    一堆儿给学校,另一堆儿拿回家。    孩子们在学校里的品德课上知道了什么叫分享,什么叫孝。    自己以为是好的东西就要分享,想要以后让家人住上大房子,有花不了的钱,现在还做不到,但可以从小事儿做起。    柴火有了,还要弄蜂窝煤。    煤和上水,经过一定的比例,用蜂窝煤机压实,再挪到一个空地儿上按压出来。    简单的只要有力气,小孩子也能干。    可整个村子就两个蜂窝煤机。    等整个村子都弄过来,差不多两个星期。    这时间王秘书过来几趟。    事关后面的公司工厂发展,还有给杜玥送来新做出来的酸枣汁,带过来一些必备的衣服。    王秘书来的时候杜玥正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