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人选 (第1/2页)
出兵的人选... 在王生的情报网中,依稀确定了几个人了。 其一是茂王司马雅。 此人能力一般,但是却是皇帝司马遹的心腹,在淮南王讨伐齐王失败之后,现在剩下来的宗王,基本上都以茂王与梁王为首。 当然... 梁王年事已高,又未曾军旅。 是故,宗亲一脉中,推出来的人就是茂王司马雅。 而另外一个,则是王敦。 王敦此前有做过监军,也有领兵打仗的经验。 当然... 最关键的是,他是琅琊王氏出身,整个琅琊王氏的人都力挺他,以现在琅琊王氏的能量,王敦未必没有成为主帅的可能。 毕竟论起功劳来说,王敦身上也没有多少功劳,他造不成什么功高盖主的事实。 这第三个,自然就是广元侯王生了。 其实天下人,都希望让广元侯去领兵收复益州。 毕竟不管是对齐万年,还是对齐王,乃至于平定魏郡,铲除匈奴,广元侯的事迹实在是太过于辉煌了,甚至可以说是一战未败,乃是大晋的全胜将军,被皇帝司马遹誉为大晋的武安君。 当然... 对于这个大晋的武安君这种称谓,王生是拒绝的。 毕竟... 只要是被叫做武安君的人,他的下场一般都比较凄惨。 不过,虽然民间王生的呼声很高,但就是连他本人都知道,此番收复益州,不可能是他作为主帅。 呼声是呼声,但政治就是政治。 有时候,不是你能做好这件事,就是你能上的。 这是权力的交换,这是朝堂上的斗争。 在朝堂眼中,基本上就是这三个人为主帅了。 然而... 王生在皇宫之中毕竟也是有自己的眼睛的。 他的情报,比其他人来得更多。 张弘与张光,两人中的一人,可能成为此番征讨李雄,收复益州的主帅。 至于为何选择张弘张光中的一人。 其实很好理解。 皇帝司马遹在朝堂之中玩的就是帝王之术,也就是制衡之术。 现在朝堂上的三股势力中,大家虽然能量有不同,然而三股势力却是很好的平衡下来了,如同稳固的三角形结构一般。 宗王的强势,他们的权力来源于他们的血脉,他是是皇亲国戚,爵位是可以世袭的。 琅琊王氏的强势在于他是世家,尤其是朝堂的世家被清空了一遍之后,其他世家要想在朝堂上站稳脚跟,便必须通过琅琊王氏这种途径。 是故琅琊王氏在这个三股势力中,也是最强大的。 至于广元侯王生,他的权力来源于皇帝的信任,当然...还有他的军功。 但正是因为广元侯以军功起家,这收复益州的事情,才交不到广元侯的手上。 这三方,不管是哪一方得到了征讨李雄,收复益州的差事,势必会给朝堂带来不可预知的影响与变化。 当然... 在这三家之中,皇帝最想要的,便是宗王这一脉中出人,只是...现在的宗王,确实是无人可用。 要茂王司马雅去做这个主帅? 皇帝还真怕茂王司马雅把这件事搞砸了,到时候耽误了他的大计,乃至于让自己的左膀右臂都受了损伤,这就得不偿失了。 让王敦去做主帅? 与广元侯一般,都是这个道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