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3章 长安知府 (第2/2页)
鼓诶,多少年都见不到的热闹。此时看一次,弄不好能吹一辈子呢。 父女两人走进了大堂,不理周围的议论纷纷,很干脆地跪在了堂前。唯独那老父亲有点担忧,慌乱地看着四周紧急集合而来的雄壮的衙役们。 “莲儿,真要这么做吗?爹爹担心……” 那妇人却十分坚定,百死不悔。 “爹爹,世间事,还能大过于一死吗?无论如何,就算是要死,我也要弄明白,他为什么变了心?” “哎……” 看着决然的女儿,老父亲就只剩下了一声长叹,万念俱灰。 包正出来的很快,以至于官服还有些不整。不过没办法,他知道登闻鼓一响,宫中肯定会听到。 乾丰帝一定会派人来询问,要是看到他行动迟缓,耽搁办案,那他的仕途也就完蛋了。 走入大堂,看着跪在当中的父女两人,还有数不清的看热闹的百姓,包正的心里就叹息不止。 众目睽睽之下,不管是多大的案子的,都没法乱来了。 他又不能让人把百姓们撵出去,朝廷不允许。乾丰帝号召正大光明,也给了百姓们看热闹和监督的机会。 不过这样的日子也没有多久了,据说大理寺那边的改组马上就要完成了。 届时更名为大乾皇家最高法院的大理寺,将会在各地都配置法院。从今以后。审案判决的工作,就不归知府、知县们管了。 但此时包正却还要在位置上正襟危坐,站好最后一班岗,把案子办好。 他看了一眼落汤鸡般的父女二人,然后敲了敲惊堂木。堂下的衙役们猛地把水火棍一顿,“威武”的低吼声让所有人都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这叫立威,让过堂的人心存敬畏,不敢弄虚作假。 完成了这一切,包正才正色地看着父女二人,扬声问道“堂下何人,敲响登闻鼓,所为何事?” 对方因为敲了登闻鼓,所以和一般的诉讼不同,是没有状纸的。具体什么情况,也需要他来亲自过问。 那老父亲看似受了伤,又经过了大雨的侵袭,十分的虚弱,好像还有些胆怯,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倒是那妇人却很决绝,在包正的注视下,缓缓抬头,露出了真面目。 只这一下,却让不少人都惊呼出来。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看起来邋遢的妇人,容貌竟然十分清秀雅致,是一个绝顶的美人。 这下子,更加勾起了大家伙看热闹的情绪。 那妇人却不管这些,只是扬声道“回大人的话,民妇河东东路齐州府秦氏,今日敲响登闻鼓,实在是有莫大的冤屈要控诉。” 包正却皱起了眉头。 “秦氏,你既然是河东东路人,为何不在本地诉讼,而跑到了长安来?” 秦氏样子邋遢,言语却条理分明。 “大人容禀,民妇和父亲原本在齐州府家境殷实,衣食无忧。只是年前逆贼梁氏作乱,席卷了河东东路。民妇的家也遭遇了冲击,被劫掠一空。民妇与父亲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只以身幸免。” 梁氏作乱,这大家都知道。据说打的挺惨烈的,类似于秦氏这样的遭遇实属寻常。 听说这对父女的遭遇是梁氏造的孽,包正的脸色稍微好了许多。 “如今梁氏的谋逆不是已经平定了吗?你父女二人当可回到家乡,重整家业,未来的生活还不无希望。” 秦氏叩首,声音哀婉。 “大人至理名言,理该如此。只是我父女二人如今家园尽毁。即使回去了,也穷困无依。所以商量了之后,便千里跋涉,来到了长安,想要投奔民妇的夫君。” 在家乡遭了灾,然后去投奔亲戚,这是很寻常的事情,大家都对此并不意外。 包正作为主审官,却不免想的多了些。 “那你二人可是在长安遭遇了什么困难,还是遇到了歹人,所以才敲了登闻鼓?没关心,尽管说出来,本官为你们做主。” 世道艰难,坏人横行,包正以为自己想的不错。却没有想到,秦氏竟然摇起了头。 “多谢大人好意,只是民妇父女二人,并没有遭遇什么歹人。相反一路西来,多亏了许多好心人接济,才让我二人勉强走到长安。” 包正奇怪不已。 “那你敲响登闻鼓,又所为何事?秦氏,你可知登闻鼓意味着什么?假如你鲁莽胡来,本官这里可也不会依了你。” 登闻鼓非同小可,轻易不得触碰。如果有人敲鼓,而事情荒唐细微的话,官府可是要追究责任的。 否则的话,随便谁都来乱敲,官府也受不了,朝廷的威信也会受到影响。 在包正的喝问中,秦氏却嘤嘤哭泣了起来。 “大人,民妇绝不敢亵渎国家法纪。实在是民妇遭遇了天大的委屈,而伤害了民妇的人地位尊崇,权势无双。民妇实在无奈,只要铤而走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