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二二章 你算计我来我算计你 (第3/4页)
试探试探姚广孝来到这个世界多久了,接着道“不知道大师知不知道七皇子是何人?” 七皇子是谁,姚广孝还真不知道。 虽然徐妙锦见过七皇子梁植,但毕竟没有说过话。 她和姚广孝属于同时代的人,俩人一个在后山修行,一个在前山当住持。 平日里出趟门都是难事,周围又全都是比自己还宅,天天就知道吃饭念经的和尚。 就算姚广孝再积极努力的搜集情报,没有渠道,收集到的情报终究是烂大街的,绝非独家爆料。 而且单凭七皇子创建锦衣卫这一事,并不能够证明他也是前世也是明朝之人。 姚广孝深知天下无传承万世的王朝,也许是明朝之后的人也说不准。 “贫僧不知,还望殿下指教。”姚广孝难得遇到这种免费获得机密情报的机会,脸上极其的恭敬。 梁俊微微一笑道“我前世历史并不怎么好,但可以负责的给你说,这位还真是你们大明的帝王。” 姚广孝一听梁俊说你们大明,心里就咯噔一声。 得,刚刚梁俊说前世和自己差几百年,现在又说你们大明,显然梁俊绝非大明后世子民。 “但不知道我大明历经几朝?”姚广孝说这话,嘴不由自主的颤抖着。 梁俊想了想,摇头道“这我还真不清楚,好像是十二三代吧,哎呀,一提起大明朝啊,可是说来话长。要是写《明朝那些事》的作者也穿过来了就好办了。您直接问他,他能给你掰扯清楚,反正大明朝最后一任皇帝死的很憋屈。” 姚广孝叹道“自古以来,亡国之君哪有善终之辈。” “谁说不是,最后一任皇帝是上吊死的,在煤山之上,挂在一棵歪脖子树上就死了。”梁俊颇多感慨,端着茶杯嘘嘘不已。 姚广孝一愣,悠悠的长叹一声,道“时也命也,不可强求。” 梁俊道“不说这种不开心的事,咱们接着说老七,姚先生,咱可事先说好。您今日能来找我,而且还这般坦诚相待,我梁俊那是对先生仰慕已久。如今你也知道我的处境,我给你说了梁植的真实身份,你可不能跑去相助于他。” 姚广孝想了想,直视梁俊的眼睛道“殿下无须多虑,贫僧对朱家的情分早在前世已经报完。如今贫僧重活一世,只愿青灯古佛相伴一生,不愿再惹上” “等等”梁俊赶紧拦住,不能再让姚广孝说下去了。 若是在其他地方,姚广孝哪怕说的再天花乱坠,梁俊也绝不拦着。 但是当着三圣神像的面,梁俊可不敢让他胡说,万一他真这么干了,自己可就是亏大发了。 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自投罗网的,管他是什么目的,说什么也不能让他跑了。 “咱们先别说这个,姚先生,有你这句话我就明白了。其实这世上还有比zàofǎn更伟大更值得去付出的事情等着你,当然,这事咱们也说,今日咱们俩老乡见老乡,就聊些家常。继续说七皇子梁植的事。” 姚广孝见梁俊这模样,知道他是吃定自己了。 心里也不着急,自己主动来找梁俊,就没想着再投他人。 不管日后如何,先得忽悠着太子把皇帝杀了再说。 梁俊道“其实要说大明朝,以后有机会,我让一位对明史应该很有研究的人和您聊聊。当年您修过《永乐大典》对吧。” 这是梁俊对姚广孝为数不多的印象之一,毕竟当年上学的时候历史书上提到过《永乐大典》。 自己那位博古通今的历史老师还专门说过编纂《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的负责人。 其中姚广孝就是《永乐大典》的编纂负责人。 而《四库全书》的编纂负责人之一,就是和珅,也就是现在的户部尚书兼军机大臣程经。 梁俊一提到《永乐大典》,姚广孝露出一丝骄傲的神情,毕竟这种千古流芳的事出自自己之手,乃是姚广孝最得意的事。 “殿下谬赞了。”老和尚捋了捋不怎么长的胡须,满脸的自豪。 梁俊心道“看来和尚还是很在意这件事嘛。” “大明朝灭亡之后,接替的王朝叫做清朝,这清朝也编纂了一部类似《永乐大典》的书籍,叫做《四库全书》,这部书库的编纂人乃是当朝户部尚书程经程军机,日后有机会你和他探讨探讨。程大人应该对明史十分的了解,让他给你讲一讲,老朱家那帮败家子是怎么祸祸您老打下的江山的。” 梁俊一边说一边观察着姚广孝的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