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5章 庚子之难 (第2/2页)
弟中是最为有手腕的,一定不会有事,侄儿你就放心了就好!” “好吧,叔叔们也要注意身体!” 电话什么时候挂断赵烺不甚清楚,只因他的思绪已不知觉间飘荡到了关于父亲的记忆上。 庚子国难,七月暑热。 清军大败,八国联军进入京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那一年赵烺五岁,他清晰的记得赵家的高墙之外全是一片喊杀之声,整个天空都飘荡着骇人的血色,连空气中都是浓郁到化不开的血腥味。 赵家那个时候虽是官宦之家,但距离权利中心还非常遥远。 好的是赵烺的爷爷年轻时曾周游西方诸国,跟各国公使还算相熟。 因此那场国难中,赵家虽然损失了些钱财,但人倒是都没受什么损伤。 虽然如此,但那时暑热难耐的天气,京城里又多了成千上万的死尸。 宛若恶魔一般的列强们可不会好心处理这些尸体,随意的在城中挖了些万人坑,将他们扔了进去。 尸体腐烂,蝇蛆满地。 城中不多时就起了瘟疫,八国列强早有防范,出外的士兵除了配备口罩,多的是防止瘟疫的药材。 而这些,对于当时水深火热的京城百姓来说,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连绵的屠杀持续了数月之久,再加上那一场突来的瘟疫,京城中的人数锐减到了不足十分之一。 赵家虽然尚有家资,但瘟疫加身,当时的老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京城里的医生早就被杀的杀,跑的跑,极难再找到一个了。 瘟疫之苦来势凶猛,赵烺之母不日间就于屋内毙命。 那一日间赵家严令,不许任何人接近赵烺母亲的房间。 赵烺清晰的记得,当他问及父亲为何他也不能去见母亲的时候,他头顶一凉,原有一颗颗晶莹的水滴落下。 赵烺抬起头来,却见父亲高扬着头颅不知在想什么。 赵烺当时看着那骄阳似血的天空,却什么都没有问。 自那以后,他再没有见过母亲。 听人说是埋到城外了,也听有人说是为了避免累及家人,焚烧之后骨灰撒到京城的护城河了。 当然,还有更多的版本。 赵烺听到最后,已经麻木了。 因为没多久之后,赵烺父亲离家去了西北,只留给了赵烺一封书信。 信中他告诉赵烺,要坚强的生活下去,二叔跟三叔会好好的照顾他。 赵烺当时还是个小孩子,他哪里明白那么多。 他哭着去问两个叔叔,是不是自己不听话,母亲不见了,父亲也不要自己了。 赵烺清晰的记得,两个叔叔目中隐有泪意,他们将赵烺抱在怀里,颤声道:“你父亲认为这一切都是那些列强的错,不然我中华就不会遭此大劫,京城中也不会起瘟疫。 因此他要去西北练兵,练一支可战之兵!” 赵烺当时还小,他还听不懂两位叔叔所说之话。 但时至今日,他仍旧清晰的记得,两位叔叔当时告诉赵烺这些事情的时候,他们眉目间的敬佩之色。 二叔三叔一直没有孩子,倒也是怪事,不过正因如此,两个叔叔和婶子待赵烺可是金贵得很,有多少次赵烺问起妈妈的时候,二婶三婶都把自己抱得紧紧的,泣不成声,赵烺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哭,自己也就跟着哭。 想到童年那些往事,赵烺泪眼婆娑。 …… “烺哥?” 赵烺进电话局已有半个小时时间了,李广跟秀秀站在门外虽能看见他身影,但见其打完电话后一直在柜台那里站着不知道在想什么,已经有二十来分钟了。 李广二人心里担忧,遂还是走了进来。 一声呼喊,终将赵烺从思绪中喊了回来。 “我没事!” 看着脸色担忧的李广跟秀秀,赵烺看了看时间,心中哑然,没有想到也就是走了会儿神而已,竟已过了许久。 二人眼见如此,算是松了口气。 他们看着赵烺莫名低落的脸色,知道他心里肯定有事情,但赵烺不说,他们便也不问,安静的跟着他回了家中。 此时已至上午九点,赵烺喝了几杯热茶,沉溺于往事中的思绪终于是缓和了很多。 当年关于母亲的那场变故,给赵烺一家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变化。 父亲去西北练兵,年长些的哥哥却突然变了性子,整天跟京城的三教九流厮混在一起,学一些赵烺根本就看不明白的巧技。 而至于赵烺,则一日日间沉默了下来,直到出国留洋之后性格才豁达了些。 想些此般种种,赵烺也是唏嘘无比。 只是人不能沉溺于过去,而是要着眼未来。 经历了这么多生死危局,赵烺深深明白这个道理。 想了一想,钟荣光先生身上剧毒虽然因为食用自己鲜血后得到缓解,但不管怎么说还是要去看看才能放心。 想到了这里,赵烺站起身子,带着李广跟秀秀便想广安医院行了过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