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农家科举记_第237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37页 (第2/2页)

兴沿海征战,虽有不敬先帝之罪,但抄家灭族,惩罚已尽,汤氏族人虽侥幸逃过一命,但过得水深火热,不少族人还是追随汤公南征北战的将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明面上,三公尽去,恢复汤公的几分名誉,也不至于让沿海的军民寒心。

    但当西山余进到皇城,见到了今上,今上却朝他摇头,朕可以放你至此隐居山林,安享晚年,但是汤公之事,无有转圜余地。rdquo;

    西山余还以为今上也厌弃汤公不敬皇权,跪在地上苦苦地劝,他不是不晓得这是忌讳,但汤公与他是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是相识于微末的手足,谁救过谁几次命,早已经算不清了。

    他为汤公获罪流放,还在乎再为他求一次情吗?

    今上到底心慈,将跪地求情的他扶起身来。

    余公何必如此?他不值得。rdquo;

    旁人都不值得,兄弟值得。他正要再说,今上却朝他摇了头,突然问道:

    你可知那次刺杀,是何人所为?rdquo;

    刺杀?!

    他平生经历的刺杀两只手数不过来,但唯有一次让他刻骨铭心mdash;mdash;他的岚哥儿替他而死的那一次!

    他缓缓抬起头来,看到御书房里今上的眼神,说不出的悲悯。

    他好像意识到了什么。

    这不可能。是海匪会同倭寇行刺,所谓汤公通倭,根本就是子虚乌有。他这一生,手下一柄三叉戟,杀死多少倭寇?哪有倭寇肯与他私通hellip;hellip;rdquo;

    今上却抬手打断了他的话,看着他的眼神,越发地流出一种悲哀的怜悯。

    通倭,确有其事,朕不虚言。rdquo;

    这十个字落了地,他跪拜的身子一下往后跌去。

    他忽然想起汤公死前,在午门外喊得话,他当时就是斩台之下,汤公看着他忽的嚎啕大哭,兄弟,我对不起你!rdquo;

    御书房,冰凉的地砖将他身上所有的热气尽数吸去,眼前像是走马观花地看到了这半辈子的情形。最后,画面定格在了那日的刺杀:

    他脸上被劈一刀,血和眼泪混杂而下,岚哥儿在他怀中抽搐,血水好像是瓢泼的雨,将两个人的衣襟全部浸透。

    血流的太快了,他止不住,拦不住,只能看着岚哥儿气息越来越弱。

    岚哥儿给他递来安慰的眼神,爹,儿子先去了,今后hellip;hellip;不能在您身前尽孝了hellip;hellip;儿子不孝!rdquo;

    岚哥儿!我儿!rdquo;

    爹为大兴征战,儿子为了爹挡下这一刀,儿子死而无憾!rdquo;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