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54页 (第1/2页)
叶侍郎建书院,最初可就是为了骂内官! 曹知县哈哈笑,魏铭也觉得好笑。说起来,叶侍郎建起修竹书院,真是个巧合。 这位侍郎因为被内官告黑状,才被罢官还了家,心中不忿的很,回到了家乡又见着收矿税的太监风光无限,那些商贾点头哈腰,更是气得不行,立时把自家在竹山上的别院收拾出来,开坛讲学,不,大骂内官。 谁知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言说到了天下被内官祸害的官员心里,竹院就这么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扶摇直上。 但扶摇直上,也得有钱助力才行。 魏铭问:可是有官员资助?rdquo; 曹知县却道莫要猜测了,因为谁都不知道是谁出了这一笔钱。rdquo; 魏铭讶然,曹知县解释道:有人捐赠了大额银钱给书院,这才把竹院推了起来。只是何人所赠,并不知道,叶家不肯多言,或许不知,或许说不出口,总之这正是竹院的运道了!rdquo; 有了这笔钱,继续抨击内官也好,开始延师揽生也好,修竹书院都沉住气多了,这才有了如今的繁茂,也有了后几十年,以修竹书院师生为首的竹党,和以内官为首的内党,朝上朝下互斗的情形。 但是党争,正是大兴岌岌可危又轰然倒塌的导火索。 曹知县又说了些关于竹院的不可考的事于魏铭,这是一个满肚子趣闻的老知县,魏铭领教了两日,到了该走的时候。曹知县也不多留他,去吧!过些日子也到了竹院考察学生的时候,先生必然齐聚,你可把握住机会!rdquo; 人脉对于做官而言,比学识更重要。 魏铭拜谢离去,没几日就到了扬州。他按着殷杉之前留给他的地址去寻崔稚几人,谁想几人早就去了仪真。说来修竹书院也在仪真,魏铭前去正好。 只是他琢磨一番,背着行囊,向东南往泰兴县而去。 被邬陶氏赶走的邬梨就在泰兴,而汤公的族人也在。 第203章 偷酒贼 汤公的族人散在泰兴城外,唯有一个汤家庄有汤公幼年旧居,时常有人打扫,有人祭奠,却也仅限于此。 魏铭前来上了三支清香,看到汤公的画像,手中三叉戟曾经抵挡多少穷凶极恶的倭寇,而如今这样的清倭大将,却只留有儿时的旧居,茅檐土院,偶有人前来祭奠,不敢喧哗。 通倭的罪名将他一生的荣光几乎尽数抹去。 魏铭拜过汤公,便问起关于汤公通倭罪名一事,汤家庄的人都一样的态度,子虚乌有!rdquo;魏铭若是隐晦地提及是否确有其罪,汤公族人便道:你是来拜见汤公的,还是来问罪的!若是心不诚,不要来!白费三支清香,让汤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