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39章 重任在肩  (第1/2页)
    一年半之后    1911年11月中旬    阿拉伯半岛    大洋帝国获得阿拉伯半岛和库页岛之后,对新得到的广袤地区,重新进行了行政区域划分。    322万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半岛划分为三个省,北方沙特省、南方也门省,还有一个科威特省。    索马里地区划分为北方的帕培拉省和南方的索马里省,加上红海大哈利什群岛特别区,一共三个省级行政单位。    同样的,整个库页岛划分为库页省,还设置一个琉球省。    这样,在大洋帝国本土之外,一共有八个海外省级行政区划,管理上更加简洁有效,效率也更高。    非洲地区的帕培拉省和索马里省,属于“红海天堑”特别警备区辖下,同时也挂上了非洲军团的牌匾,属于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司令长官是罗勇少将兼任。    西亚地区成立了新的半岛警备区司令部,司令长官是吴佩孚上校,麾下皇家禁卫第一师,暂四师,还有六个丙级编制守备团,合计3万2千名官兵。    这些军队分散驻扎在32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相互之间距离遥远,在这片广袤大地上显得非常稀少。    除去驻扎在各地的军队,半岛警备区司令长官吴佩孚上校能够直接动用的机动军队,不超过8000人,而且分隔在相距1700k的科威特和也门荷台达港两地。    中间隔着覆盖整个阿拉伯半岛的辽阔鲁卜哈利沙漠,要想逾越这一道上千公里沙漠死亡之海,无疑是非常不明智。    最可行的方案是从海路运兵,军队从海边的科威特出发,乘船经波斯湾绕过阿拉伯海,进入亚丁湾,经过“红海天堑”要塞一路向北可以抵达也门省荷台达港,超过2600k的航程,需要在客轮上度过5天的时间。    科威特    半岛警备区司令部    司令长官办公室    吴佩孚上校站在硕大阿拉伯半岛作战地图面前,仔细研究着调兵路线,沉吟不语。    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三份电报:    一份是斯曼帝国执政土耳其青年党发出的紧急求援电,上面有苏丹默罕默德五世亲笔签名,请大洋帝国派出紧急军事援助。    这是一份电报复件,原件收藏在大洋帝国最高统帅部,作为两国交涉的原始证据存档。    第二份电报,来自皇家禁卫军团军团长罗土中将,言明此次前往北非利比亚作战,需要执行的战场纪律有三:    一,不允许打出帝国建制军团的旗号,军队将以雇佣兵的形式参战。    二,为了避免触及欧美国家的敏感神经,参战军队员额限制在六千人以下,军用装甲车只能使用二型野牛牌装甲车,数量不超过两百四十辆,其他装备不限。    三,只能胜不许败。    第三份电报,来自皇宫内宛,上面只有八个字:调动敌人,势若雷霆。    这是尊敬的皇帝罗霖陛下亲自做出的战术指导,作为世界上著名的军事战略家,战术大师,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事统帅。    在大洋帝国的军人心目中,皇帝罗霖陛下的形象已经神圣化了,自带炫目的光环,这八个字的战术指导可以说是价值万金。    “调动敌人,势若雷霆……势若雷霆……”    吴佩孚上校嘴里反复咀嚼着这八个字,目光逐渐变得充满了自信,思路豁然开朗:    不愧是陛下亲自出手,八个字就点中了要害关键之处,真是太厉害了,佩孚受教了。    吴佩孚上校是学识渊博的军事天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